11月1日晚,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博导、台北故宫博物馆助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蔡庆良先生,在教学楼E400教室开展了题为“战国至汉代玉器的错觉艺术”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艺术系主任解安宁教授主持,艺术系全体师生参加。
中国玉器发展5000年,战国至汉代的玉器是史上光荣的一页篇章,制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创造出动态的错觉。这种变化莫测的身形,使视觉如同处于现实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惊讶。
“看似和谐的玉器,真的是真实的吗?相反地,看起来诡异的扭转,就真的是不可能存在于世界上的吗?”蔡庆良教授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传统中国玉器与“错觉”的关联可以追溯至战国及汉代玉器的创作目标——“动态感”。战国玉器以“蛇”为原型,汉代玉器则以“兽”为原型,不同的设计基础导致两朝以不一样的方式追求动态感。战国玉器以蜿蜒的身躯、利用视觉的连续性创造出动态感,工匠也利用了在摄影作品中表现动态感的常用技巧——“频闪”,让动态感更加倍,即透过连续发射闪光令主体在单一镜头中多次曝光。汉代工匠使用了“视觉中断法”,在连续的身躯上造成一个断点,这并不影响视觉的连续效果,又可以达到合理化身体过度扭转的奇异感。
蔡庆良教授在讲座的同时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的相关资料,通过风趣而又睿智的话语带领同学们深入走进了考古和鉴赏玉器的世界,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文图:艺术系
编辑:沈玉皎
上一条: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艺术系开展“中国画艺术基本特征”专业讲座
下一条: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艺术系组织考研专题讲座